6月25日,主題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2017中國醫療投融資論壇在深圳召開。論壇由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艾力彼)主辦。本次論壇發布了首屆“2016民營醫院集團50強”榜單、“2016中國上市醫療服務企業30強”榜單、《中國民營醫院發展指數(省份)排行榜》以及進行了星級醫院的授牌儀式。
艾力彼創立于2004年,是一家專業從事醫院管理研究的第三方評價機構。艾力彼依據中國醫院競爭力排名發布了首屆民營醫院發展指數排行榜。民營醫院發展指數是反映我國各地區民營醫院發展形勢的風向標,從這個指數可以看出一個地區民營醫院發展的結果和特點,并展示不同區域間民營醫院的不同發展狀態,從而客觀、全面地對區域民營醫院的發展情況進行系統分析、比較和判斷。
政策開放助力民營醫療發展
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我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已達22萬余家,占全國醫院總量的53%,擁有病床數突破100萬張,診療人次逼近4億。可見,非公立醫療機構數量已超公立醫療機構,成為我國占比最大的醫院組成類別。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原因在于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造成人民群眾對高水平醫療服務需求日益強烈。“十二五”規劃就明確指出,要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增加財政投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優先滿足群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而且,隨著民營資本準入政策的放開,最近幾年,醫療投融資在資本市場里的熱度一直“高燒”不退,伴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社會辦醫蔚然成風,資本介入為民營醫療起飛構筑新的起點和動力。
今年5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社會辦醫,瞄準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推進醫療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大力支持社會力量提供醫療服務,是深化醫改、補足短板、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
據悉,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確定的基本原則和重要內容,有利于增加醫療衛生服務資源,擴大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醫療服務需求;有利于建立競爭機制,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形成公立醫療機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今年5月23日國務院又印發《關于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在原先社會辦醫政策利好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放寬市場準入,簡化、優化審批服務,促進投資與合作,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強人力資源保障,落實完善保險支持政策,加強財稅和投融資支持,合理加強用地保障。
根據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統計,2016年,國內醫院上市企業或者上市公司列出醫院運營業務收入的企業總共有55家。據“2016中國上市醫療服務企業30強”榜單可知上市上榜企業有30家,潛在上市上榜企業有57家,共87家,與去年相比增幅達到58%。
民營醫院發展瓶頸亟待打破
國內民營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狀況有目共睹,越來越多的資本開始加入到“社辦醫院”行業之中。但是隨著發展,民營醫院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同時顯現出來,并且具有代表性的普遍現象能否有效解決,是民營醫院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民眾普遍反映的自律意識較差、醫療質量不穩定、廣告宣傳不實等問題,直接影響了民營醫院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和自身的健康發展。
自2016年起,越來越多的以醫院為主要業務的企業上市,通過收購醫院進入醫療服務領域的上市公司數量也在增長。總結近一年來醫療服務行業的發展狀況,中國醫院院長協會原副秘書長、艾力彼醫院管理中心主任莊一強表示,上市民營醫院迅速增多,集團化是民營醫院的發展趨勢,這種集團化的發展趨勢既是打破民營醫院發展瓶頸的必行之路,也是提高民營醫院綜合實力、提升醫療服務品質的關鍵。民營醫院未來發展的趨勢是先集團化后再上市。